一夜之间,10万人就业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,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“高大上”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。专家认为,摊贩经济吸纳了庞大的就业人口,为市民提供了灵活而多样化的服务,承担着某种“社会润滑剂”的功能。
受疫情影响,很多企业均延期开工,而有些个体户可能迟迟没有开工。为了快速盘活市场,国家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,让小微企业快速复工复产,减少疫情对企业带来的损失。
两会期间,总理也多次提到就业问题: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部分内容
放宽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,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、及时享受扶持政策。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
总理答记者问部分内容
“西部有个城市,按照当地的规范,设置了3.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,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。”
今年我们还是要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注册企业2万户左右,这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中国有9亿劳动力,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,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。
可见,就业是解决当前经济的唯一方式,只有让更多人就业,创造更多的价值,才能保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加之今年国家不会通过GDP标准考核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,也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提供赚钱的渠道。而地摊经济就是最快捷有效的营收方式。
近两个月时间,全国范围内从成都、郑州、南京到青岛等城市,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。
成都3月份发文,允许商家在不影响交通、不占用盲道、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,可以摆摊设点、占道经营。
5月初,南京发布临时外摆摊点指导意见。今年南京市在现有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,新增134处、共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,并对1912街区、夫子庙、新街口等重要地段的夜间经济配套进行规范充实。
5月18日,大冶市发布公告,决定开放临时夜市场,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申请入驻设摊营业。自公告之日24时起至10月30日零时止,每天晚上18时30分至21时30分允许营业。
5月底,武汉市毗邻江汉路的保成路夜市重新开市。这条有20多年历史的夜市摊位林立、人声鼎沸,空气里混合着街头巷尾的铁板烧、奶茶和烧烤的味道。
5月末,郑州、长沙、西安、大连、青岛等多个城市提出放开地摊经济。
5月31日起,湖北宜昌放开城区重点商圈的夜间出店经营。
自5月31日起至7月31日,每天18时至次日凌晨6时及节假日全天,宜昌市城区夷陵广场商圈、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商圈等9处重点商圈准许出店经营。
6月1日下午,南京市秦淮区临时外摆摊点13处,130家摊位,6月中下旬即将推出新街口市集和熙南里锦鳞十二市。
虽然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地摊经济,但也是有条件的,并不是谁想摆地摊就可以摆的,也是需要一定门槛的。
首先,要求本着便民利民不扰民的原则,选择具备外摆条件、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、商业体外广场。
其次,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申请入驻设摊营业,不同地区政策或有不同,其他地区要求可能会更严格。
最后,是规范经营范围,临时外摆摊点按照特色街区、商业体实际,针对性设置销售生活日用品、服装鞋帽、预包装食品(严禁现场加工)、文化产品等摊点。
悟空财税专家表示:虽然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符合条件是可以申请入驻设摊营业,但是想要长久经营,最好还是通过公司注册和个体户注册实现摊位经济。
第一,有了营业执照,消费者会对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具信任感,虽然出现事故的几率很小,但是有执照和没有执照对于消费者的安全感来说有着质的差别。有执照,出现问题有法可依、有偿可循;没有执照,出现问题的保障都没有保障了。
第二,地摊经济是为了应对疫情而特别设立的,我们都知道疫情是短暂的,那么地摊经济能够维持多久就成了未知数。如果是个人经营的,等到疫情结束,你的低碳经济来源也就随之切断了。而有了执照就不一样了,即使地摊经济没有了,你依然可以拿着挣到的钱去找个固定的地点,继续着经营了整个疫期的赚钱故事。
第三,消费者都是认人的,哪家摊位是东西好吃,他们嘴上不说,心里也是惦记着的。无论是在广场,还是在小区,抑或是街边。服务的目标人群永远都是周围的那些老百姓,只有通过单人次的多次购买实现销售额才是可持续的经营,如果是一次性消费,毕竟不是长久之计。有执照,疫情结束,还可以将这些人变为私域流量,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终身客户。如果是个人,疫情结束了,经济来源也就结束了。想要继续地摊经济,城管就会站在街的对面看着你。
专业人士表示:摊贩经济历来是城市非正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城市烟火味的重要标志,是关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事。摊贩经济吸纳了庞大的就业人口,为市民提供了灵活而多样化的服务。以摊贩经济为代表的非正规经济,承担着某种“社会润滑剂”的功能,它符合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百姓的就业需求,也为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带来更大的“弹性”。
如果你也想在疫情期间赶一波摊位经济,那么注册一家公司将是上上策,你开挂的人生从此拉开序幕。